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组织管理 > 组织如何赋能战略?战略落地背后的结构密码

组织如何赋能战略?战略落地背后的结构密码

2025-07-29

红海云

导读:科学的组织模式和高效的组织设计,是战略真正落地的关键“地基”。红海云作为国内组织管理系统领域的领导品牌,正助力企业打破组织僵化、权责不清、协同效率低等落地障碍。通过红海云,企业能够实现组织结构的灵活调整、流程与目标的高效协同,以及数字化驱动下的全员共识和执行力提升。无论是敏捷创新、平台化转型还是流程再造,红海云都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底座,让战略从“纸上蓝图”变为“全员行动”,推动组织与业务实现真正的协同进化。

“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战略规划,结果执行到最后总是‘掉链子’?”这是许多企业高管在实践中反复困惑的问题。表面上看,企业都有清晰的年度目标、经营计划,甚至引入了OKR、平衡计分卡等现代管理工具,层层分解任务、指标落实到人。但现实是,战略目标往往在传导到组织末端的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执行变形,甚至被日常事务和固有流程所淹没,最终“雷声大、雨点小”。

其实,这不是哪家公司的独有烦恼。中国企业战略落地难是通病——战略失效,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战略本身的优劣,也不是因为员工不努力,而是组织结构、权责体系、资源分配等底层能力跟不上。很多企业把问题归咎于执行力不够,却忽视了组织本身的问题。组织模式不适配战略目标,战略就成了“华丽的遮羞布”。只有从组织这个根说着手,企业战略才能真正走出会议室,被一线员工“接得住、干得了、干得好”。

一、主流组织模式的本质与演变

要破解战略落地的难题,首先得弄明白“组织模式”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演变。组织管理领域有一句经典话:“组织结构是企业战略的骨骼。”但这副“骨骼”并非千篇一律,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组织模式,差异极大。

在学界和实务中,比较权威的组织构型理论认为,企业的组织模式至少包含四个关键维度: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岗位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怎么赚钱、业务怎么跑、结构怎么分、岗位怎么设”。这些维度彼此影响,共同决定了组织运行的底层逻辑。

主流组织模式有哪些?

  • 职能制:最常见的“金字塔”式结构,按采购、生产、市场、财务等职能划分部门。优点是专业分工、效率高,适合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的公司。但缺点在于部门墙明显,协作难、响应慢。

  • 事业部制:当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线或区域多元时,按产品/区域/客户拆分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像“小公司”一样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提升了业务灵活性。缺点是资源重复、总部管控难度大。

  • 矩阵制:横向(项目/产品)与纵向(职能)双线管理,常见于大型项目型或技术型企业。优点是能兼顾专业协同与项目响应,缺点在于权责模糊、沟通成本高,容易出现“权责模糊部门”或“踢皮球”现象。

  • 平台型/流程化组织:如华为、海尔等企业,打破部门墙,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强调端到端责任和快速响应,组织边界更灵活。适合应对客户多变需求和创新型业务,但要求高效的IT系统和强文化支撑。

  • 敏捷/柔性组织:在不确定性和数字化时代,组织趋向“小单元网络化”“项目组弹性化”,强调自组织、快速试错、授权前移。典型如阿里“1+6+N”、小米的事业部+矩阵混合制等模式。

没有最佳,只有最适合。
正如多部组织管理著作所言,组织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最适合当前战略”的结构。创业期的“扁平化”、成熟期的“事业部制”、创新转型期的“平台/敏捷组织”,背后都是对战略诉求的动态响应。盲目追逐潮流的模式,反而容易水土不服——比如小企业学大公司的矩阵制,结果沟通反而更混乱;大企业强推扁平化,最后却因管理幅度失控而回归层级。

组织演变的底层逻辑,是战略和业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要想让战略真正落地,必须根据自身所处阶段、战略重点和外部环境,动态调整组织模式,做到让结构为战略服务,而非让结构变成战略的阻碍。

二、组织设计如何影响战略落地?

很多企业在改革组织结构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部门怎么划分”“层级要不要精简”这些表层问题上,但真正影响战略落地的,其实是藏在组织设计背后的四大机制:权责配置、资源分配、流程协同和目标分解。

1. 权责配置:谁有权,谁担责,谁推动?
想象一个场景:一家科技公司正准备进军新市场,战略目标已明确,但营销、研发、生产三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一位负责人能横向统筹资源。结果,项目在“谁来拍板、谁负责推进”上反复拉锯,错失了市场窗口。穆胜在《人效战略》中称这类问题为“组织死结”——如果权责不清,战略就只能停留在口号。

2. 资源分配:预算和人力怎么跟着战略走?
现实中,很多企业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每年预算只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微调,实际资源配置并未随战略转向而变。资源依然“养”在原有部门,战略新项目却缺人缺钱。更甚者,预算和绩效考核脱节,部门只为守住自家地盘,忽略了整体目标。最终,资源成了战略落地的“拦路虎”。

3. 流程协同:部门墙怎么打破?
组织协同难,往往不是人不努力,而是流程断裂、信息孤岛。以华为为例,其“拧麻花”组织设计就是按客户区域和产品线双重划分利润中心,通过连带责任、流程化管理,把研发、销售、交付等环节紧密协同起来。只有流程和组织结构高度匹配,战略才能被一线员工顺畅接力,最终到达终点。

4. 目标分解:战略如何变成人人可执行的具体任务?
许多企业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两张皮”,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战略解码。腾讯COE通过三层次沟通架构,层层分解战略目标,确保每一级员工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华为的BEM战略解码工具,将战略愿景拆解为可量化的KPI和PBC(个人绩效合约),确保战略落地不是一句空话。

三、企业如何科学构建高效组织?

1. 设计原则:目标、效率、分工、协同

高效组织的本质,是要把权责关系理顺、流程跑通、激励到位。红海云通过大量的管理实践和标杆案例总结下来,组织设计的底层逻辑,始终围绕着“目标、效率、分工、协同”四项核心原则展开

  • 目标原则:所有结构调整都要服务于战略目标,业务划分必须与企业未来方向一致。

  • 效率原则:组织结构与流程要简明高效,减少“中间商”,降低沟通与决策成本。

  • 分工原则:岗位和部门设置要专业化、边界清楚,避免责任重叠或空白。

  • 协同原则:鼓励跨部门合作与信息流通,打破部门壁垒,支撑整体目标达成。

这些原则在华为、腾讯等标杆企业的组织演进中都能找到生动体现。比如华为的组织结构原则之一就是“有利于提高协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动态匹配:组织结构随战略走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组织模式。创业期可能采用简单结构,强调灵活和响应速度;业务扩张后,逐步引入职能制、事业部制或矩阵制,强化专业能力和资源整合。当行业环境变幻加剧时,平台型、敏捷型、柔性型组织成为主流选择。

以阿里巴巴为例,每次战略升级(如“五新”战略、“1+6+N”模式)都伴随着组织结构的大调整,目的是让组织更好地承接变化的战略诉求。正略咨询的案例也强调,组织结构要持续优化和迭代,才能解决新阶段的主要矛盾。

3. 三大抓手:权责体系、流程优化与激励机制

  • 权责体系:通过岗位说明书、RACI矩阵、实线/虚线汇报关系等方法,做到“责权利”清晰对等。腾讯利用矩阵式管理和三层次沟通架构,防止权力过度集中或推诿扯皮。

  • 流程优化:端到端流程设计,围绕客户和业务主线设置组织,减少跨部门扯皮。海尔推行流程型组织,让每个流程节点对应具体责任人,提升响应速度。

  • 激励机制: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推行OKR、平衡计分卡等工具,既奖励达成,更鼓励创新。阿里通过政委体系和KPI考核,强化组织协同和执行力。

4. 数字化赋能:组织在线化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时代,组织设计不再只是结构图上的变化,更是数据与系统的深度融合。红海云等组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组织架构、人员、流程、汇报关系的全面在线化和动态调整:

  • 组织在线化:通过系统随时调整部门设置、岗位属性、汇报关系,支持战略变化下的快速重组。

  • 数据驱动协同:后台实时掌握组织运行状态,支持跨部门协作、流程自动流转、任务进度监控。

  • 绩效与激励联动:系统自动分解目标、分发任务,绩效结果与岗位责任、激励方案无缝衔接。

5. 战略解码实操:让目标层层落地

战略解码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系统性的方法论。优秀企业往往通过“战略主题—关键任务—部门/个人目标”三级分解,辅以责任归属、时间节点和绩效联动,实现从公司目标到一线员工行动的全链路承接。业界公认的做法包括:

  • 先进行战略澄清,高层统一对战略目标达成共识;

  • 再通过战略解码会,将目标分解为关键任务和阶段性里程碑;

  • 逐级细化到部门、岗位,落实责任人和考核标准;

  • 最后通过数字化工具跟进执行,实时复盘调整。

如华为BEM工具、山高环能的战略解码项目,都以“目标-任务-责任-考核”全流程闭环,确保战略不再是高层的独角戏,而是全员共担的“战役”。

四、未来组织设计新方向

站在数字化和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时代节点,组织设计正迈入新的发展周期。未来,高效组织将不再是“金字塔”式的刚性结构,而是更强调平台化、柔性化、敏捷化和数字化。企业要想让战略始终能跑起来,必须主动拥抱这些趋势。

1. 数字化、平台化、敏捷化:组织形态持续进化
数字化正在重塑组织的边界和运行方式。越来越多企业通过组织管理系统将数据、流程、权责、协同全部在线化,实现组织的可视化、动态调整和实时响应。平台型组织成为新标杆,它强调内部“赋能”、横向协同和资源高效配置,典型如华住集团、房多多等案例。敏捷组织则通过“小单元网络化”,让决策和执行都足够贴近客户和市场,像阿里的“1+6+N”架构、腾讯事业群分权制,都是应对变化的生动样本。

2. 柔性与协同:组织的“韧性”与“连接力”成新生产力
未来的组织不是“钢筋水泥”,而是“弹性网络”。柔性组织强调快速组建项目团队、临时小组,围绕市场机会快速聚合和解散。协同共生成为企业竞争力核心——不仅是内部协同,还包括与客户、合作伙伴、上下游的价值网络协同。陈春花教授提出,强链接、柔性价值网和共生逻辑,将成为组织能力的新三要素。

3. 持续“小步快跑”优化,拒绝一劳永逸
环境和战略的持续变化,决定了组织设计只能动态优化、不断微调。正如腾讯高管所说:“一个好的CEO,每四个月就要调整一次组织结构。”每次小步调整,既是对战略的快速响应,也是对组织活力的维护。企业要摒弃“结构一次定终身”的思维,形成持续进化的机制。

4. 数据驱动与智能化:组织决策更科学
组织设计的未来,离不开数据和智能工具的支撑。通过数据洞察,企业能够精准识别组织短板、资源瓶颈和协同难点,实现基于事实的动态决策。红海云等数字化平台让组织结构、岗位职责、流程权限全程可追溯,组织调整再也不是“拍脑袋”,而是科学可控、全员共识。


组织模式不需要“流行款”,而是要服务于战略、服务于业务发展的“定制款”。未来的组织设计,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进化赛跑。只有那些敢于动态调整、善用数字化工具、持续优化协同机制的企业,才能让战略真正落地生根,赢得不确定时代的主动权。


本文标签:

热点资讯

  • 董宇辉事件暴露新东方的组织问题盘点 2023-12-20
    近日董宇辉的小作文事件备受关注,18日,董宇辉正式任新东方董事长文化助理兼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这十几天时间里,相信也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关注和反思。董宇辉事件其实暴露了新东方在组织管理上的四大问题。
  • 诺华全球组织架构重大重组:组织架构重组的目的是什么? 2022-04-14
    4月4日,诺华(Novartis)宣布,将采用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到底组织架构重组的目的是什么?
  • 饿了么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吴泽明兼任CEO 2025-02-12
    2月11日,饿了么通过全员信宣布了最新的组织调整安排:董事长吴泽明(花名:范禹)将兼任CEO,韩鎏(花名:昊宸)将专注负责即时物流中心,并继续向吴泽明汇报。
  • 组织架构调整=裁员?绝不是! 2024-11-29
    一说组织架构调整,很多人第一反映就是裁员。组织架构调整就等同于裁员吗?绝对不是的!组织架构调整可以有很多种情况,而且,组织架构一旦调整,对企业肯定是有影响的,具体包括哪些呢?
  • 拼多多组织凭什么崛起超越京东阿里? 2023-12-13
    11月29日晚,拼多多盘中首次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相信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惊愕。相比京东和阿里巴巴,相信很多人都看不上拼多多的。然而,拼多多真的崛起了,事实就摆在眼前。拼多多组织凭什么超越京东阿里呢?
  • 用调岗变相逼退员工有风险! 企业应该如何避免调岗风险? 2023-11-10
    疫情过后的企业,只有少部分能够迎头而上,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生存都很艰难。因此,疫情之后,企业之中的调岗非常常见。有的企业是业务调整需要,而有的企业则是以调岗的套路去变相逼退一些冗余的员工。调岗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有风险的操作。企业应该如何避免调岗可能带来的风险呢?
  • 虚拟组织管理:信息时代企业提升速度与价值的关键工具 2025-0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布局与策略聚焦需求的增加,企业资源的迅速整合和高效运用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正在成为企业提升速度和价值的必然趋势。作为虚拟企业组织管理的一项有效工具,eHR系统(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在虚拟企业组织管理中发挥作用,以及组织管理系统如何助力企业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 华为成立新十大军团:组织调整的方式有哪些? 2022-04-13
    3月30日,华为公司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K区举行第二批“军团”组建成立大会。那么组织调整的方式有哪些?

推荐阅读

  • 告别传统繁琐:数字化组织管理带来的企业敏捷转型之路 2024-02-21
    如今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的需求,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而数字化组织管理系统则是这一转型关键的支撑工具。数字化组织管理系统去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 美的集团7+3机制下的组织管理:如何发挥组织的作用? 2023-07-14
    “职位”,这个词在你的理解中意味着什么呢?过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将其视为分工的一种方式,却未曾深入思考它与权力的关联性,更没意识到权力实则是职位的本质含义。
  • 组织变革:从战略到实践的关键一环 2025-01-03
    近年来,阿里巴巴频频登上热搜,最大的热点莫过于其官宣的组织变革。早在2021年底,穆胜博士就深度分析了阿里的组织调整,包括了对现今变革的预判。随着经济进入存量时代,企业在享受红利期的好日子已过去,组织变革几乎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必修课。变革是否能成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DeepSeek的自组织管理,为何能碾压层级制? 2025-02-10
    不久前,一位制造行业的朋友向我抱怨:“在我们公司,什么事情都要层层上报,什么决策都要缓慢审批。这几年搞创新,结果不是方案没通过,就是市场窗口早就关闭了。”他说得诚恳,我听得无奈,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 企业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享 2024-12-13
    企业组织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包括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合理配备人员,还涵盖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这些工作共同构成了一种责权结构安排与人事安排,旨在最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组织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本文将详细探讨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 企业组织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2020-12-01
    企业组织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其实,企业组织管理是对企业管理中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合理配备人员,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有效地配置企业内部的有限资源,同时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构成的一种责权结构安排与人事安排,其目的在于确保以最高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那由于组织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今天我们将来细细谈论关于企业组织管理的相关内容。
  • ehr系统如何做虚拟企业组织管理? 2020-12-07
    随着布局和策略聚焦的需求,也随着资源的迅速而有效整合及运用,再加上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发展,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成为企业提升速度与价值的必然趋势。作为虚拟企业组织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ehr系统是如何做好虚拟企业组织管理的呢?组织管理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 OD是什么?为什么知名大企业组织管理都在用OD? 2020-03-24
    OD是什么?OD就是组织发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如果用贝克哈德的经典定义,那就是:“有计划的、全组织的、从上至下的,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知识对组织的过程进行有计划的干预,从而提高组织有效性和组织健康的努力。”为什么知名大企业组织管理都在用OD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