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发布会,通报2025年首季度工业与信息化建设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成果。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技术引发广泛关注,有效激发了市场应用活力。制造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重要阵地,已取得显著融合成效,主要体现在四大维度: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构建涵盖基础架构、算法框架、模型开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全球领先的算力资源、高质量的工业数据集(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用及行业大模型共同构成技术底座。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大模型在全球主流开源平台的下载量已跃居榜首。
智能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企业已推出超百款AI终端设备,包括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创新产品。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质的飞跃,从基础运动控制发展到复杂工业场景应用,现已具备搬运、装配等实用功能,在汽车制造、物流分拣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应用成效显著。大模型技术已深度融入电子、原材料等行业的全流程:北京某显示面板企业通过智能排产系统将规划耗时缩减75%;沈阳某电子制造商运用AI设计工具提升40%生产效率。目前工信部正组织"深度行"专项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速智能化转型。
产业生态持续完善。通过部省联动建成11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设立6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技术攻关。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已发布40余项行业标准及10余项国际标准。市场培育成果丰硕,累计发展4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谢少锋强调,未来将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强化技术供给,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完善大模型技术体系,建设工业级数据集;另一方面深化场景应用,重点推进制造流程智能化改造,加速超级智能终端商业化进程。同步构建三大支撑体系:资本引导(设立专项基金)、标准建设(加快关键标准研制)、生态培育(打造开源社区),力争实现"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的示范效应,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