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人事管理制度的一大改革和创新。这不仅是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一步。具体实施应本着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摸底、设定结构比例、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岗位设置方案来确保成功。
一、岗位设置工作的基本内容
1、岗位类别: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通常包括三类岗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管理岗位通常分为局级正职到办事员8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从一至十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则分为技术工和普通工5个等级。
2、结构比例:专业技术岗位的内部等级结构比例非常重要,如二、三、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等。合理的结构比例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
3、岗位条件:岗位任职条件由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构成。基本条件是全市统一确定的,具体条件则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样能确保岗位设置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4、岗位聘用:在首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时,原则上需保证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顺利过渡到相应等级的岗位,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岗位设置的实施步骤
1、摸清“家底”为设岗做准备
首先,深入了解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包括编制人数、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及各级岗位职数等。此外,还需摸清在编在岗人员情况,了解每个内设机构的人员总数、职务分布及结构比例。通过这些信息,单位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岗位的具体需求。
2、逐步推进、程序规范
通过对职工队伍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拟定岗位设置方案。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和岗位结构比例标准,逐步推进岗位设置工作,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地设置各类岗位。这能有效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之间的矛盾。
3、科学合理,稳步实施
制定详细的岗位聘用条件,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科研成果、学术兼职、临床业绩等。首次岗位设置过程中,应确保现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顺利过渡,规范合同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4、解决岗位设置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科学设岗是岗位设置工作的关键。要准确区分三类岗位,并结合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混岗问题。通过调研和业务分析,对岗位进行合理整合,确保设置的岗位符合实际需求。此外,对于管理岗,可以将其细分为有专业技术背景和纯管理岗位,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避免引起不稳定的情况。
结语
在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需要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只有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才能有效避免推诿、扯皮、责任不明确等不良现象。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可以构建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科学的岗位设置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也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整体组织的竞争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岗位设置方案,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