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央国企如何借助智能管理优化薪酬系统?

2025-04-16

红海云

薪酬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央国企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随着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央国企需要在“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改革框架下,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然而,薪酬设计复杂性、政策约束性以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共同使得薪酬管理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1. 薪酬管理系统的背景与重要性

1.1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与薪酬管理的演变

“三项制度改革”是国家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包括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变革,即“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薪酬体系的动态优化奠定了基础。

在劳动制度变革中,企业实现了更灵活的用工模式,推动了人员的合理流动;在人事制度变革中,干部管理逐步实现了动态化与市场化;而在分配制度改革中,薪酬管理成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提升员工积极性和组织效率。现代薪酬管理系统正是在“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1.2 薪酬管理系统对央国企改革的核心价值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分配工具,更是企业战略与文化的承载者。

  • 支持战略执行:通过薪酬分配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挂钩,确保资源配置支持战略落地。

  • 优化资源分配:通过岗位价值评估和绩效考核,合理分配薪酬资源,降低人为主观性干扰。

  • 提升管理效率:借助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实现薪酬核算与调整的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

  • 增强员工获得感:通过透明化和公平化的薪酬体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在央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构建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不仅是政策需求,更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2. 央国企薪酬管理系统的现状与挑战

2.1 政策约束下的薪酬总额管控

在央国企的薪酬管理中,政策约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国资委对央国企薪酬实行工资总额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基本沿袭了1993年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规定》,强调企业工资总额与其经济效益挂钩。然而,这种控制方式在实践中限制了企业自主制定薪酬政策的灵活性,同时也对企业薪酬体系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薪酬总额管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缺乏根据行业特性和岗位需求调整薪酬结构的空间。这种状况使得央国企在吸引高端人才和优化薪酬配置时面临较大困难,尤其是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薪酬灵活性不足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2.2 内部公平与外部竞争的平衡难题

央国企薪酬管理还面临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之间的双重矛盾。内部公平性是指员工对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和透明度的认同,而外部竞争性则是企业薪酬水平在行业内的吸引力。由于央国企内部员工群体较为多样化,包括新生代、中生代和老员工,各群体对薪酬的需求和理解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满足多方需求的同时保持薪酬分配的公平性,成为企业管理的难点之一。

与此同时,央国企薪酬水平受到政策约束,难以与市场化企业直接竞争。例如,民营企业可以通过高薪吸引顶尖人才,而央国企则需要在政策限制下寻找其他方式提升薪酬竞争力,这进一步加剧了薪酬管理的复杂性。

2.3 数据透明化不足对管理效率的影响

在薪酬管理系统的运行中,数据透明化是实现科学决策和优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然而,许多央国企在薪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对标困难: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化规则,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数据难以进行有效对比,导致薪酬水平无法精准定位。

  • 信息孤岛现象: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足,薪酬管理很难与绩效考核、岗位评估等其他人力资源模块实现联动。

  • 数据应用深度有限:薪酬数据通常停留在简单的统计层面,未能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透明化不足不仅降低了薪酬管理的效率,还可能引发员工对薪酬分配公平性的质疑,从而影响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3. 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方向

3.1 从EVA到分类考核的实践

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提升企业效益,这是央国企薪酬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国有企业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开展分类考核以及核算国有经济增加值(EVA)等措施,推动薪酬与企业效益挂钩。这一方向强调以企业效益为导向,通过科学的薪酬分配激励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EVA纳入薪酬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构建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机制,避免单纯依赖传统的财务指标。分类考核则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央国企设置差异化的薪酬体系,兼顾企业的战略定位与政策要求,从而提升薪酬体系的精准度与灵活性。

3.2 岗位价值评估与价值导向

岗位价值评估是现代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依据岗位的实际贡献和价值,合理分配薪酬资源。在传统国有企业中,薪酬分配曾经过于强调向一线岗位倾斜,这在计划经济时代具有合理性。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岗位价值评估,结合工作条件、技能水平和责任大小等因素,重新定义薪酬的分配逻辑。

薪酬体系的优化不应仅关注岗位本身的物理条件,还需要引入价值导向的概念。例如,随着技术和创新在生产要素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企业需要在薪酬分配中更多地向高技术、高创新岗位倾斜。这种调整不仅能提升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也有助于吸引与留住关键人才。

3.3 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

传统经济学将劳动、资本和土地视为核心生产要素,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数据和创新被视为“新生产要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效率,这为薪酬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指导方向。

在薪酬管理中,企业需要通过建立与新生产要素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数据应用。例如,可以针对技术研发岗位设计中长期激励措施,为具有高创新能力的员工提供额外奖励,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创造力。此外,企业还应探索如何将数据价值转化为薪酬分配依据,通过智能化工具提升薪酬分配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通过聚焦企业效益、工作条件和生产要素,分配制度的改革为薪酬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种多维度的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求。

 

4. 薪酬管理系统优化的关键路径

4.1 适配战略与文化

央国企薪酬管理系统的优化,首先需要适配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文化特性。

国有企业承担着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任务,其薪酬政策不能单纯追求市场化的高薪模式,而是需要在战略导向和文化适配中找到平衡点:在战略适配方面,企业需要将薪酬分配与其战略目标紧密挂钩,通过建立基于岗位价值和绩效的薪酬体系,不仅能确保资源分配有效支持战略目标,还能提升整体管理效能;在文化适配方面,央国企内部普遍延续了集体主义的文化氛围,这要求薪酬政策在设计时兼顾公平性与激励性,例如通过分层分类的薪酬设计,在保持集体文化认同的同时,激发员工的个人潜力和积极性。

4.2 数据驱动的透明化管理

薪酬管理系统的优化离不开数据驱动的支持与透明化的管理。央国企需要建立统一的薪酬数据平台,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分析。

在数据收集方面,企业需要采集与薪酬相关的多维度数据,包括行业薪酬水平、岗位价值评估结果、员工绩效数据等。在数据分析方面,通过智能化工具对薪酬数据进行清洗和建模,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为薪酬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透明化方面,通过建立清晰的薪酬分配规则与沟通机制,增强员工对薪酬分配的认同感,减少内部矛盾与分歧。

4.3 构建多元化薪酬结构与总报酬模型

优化薪酬管理系统还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薪酬结构,提升企业的吸引力和激励效果。传统的薪酬结构通常以固定工资为主,而现代薪酬管理更加注重总报酬模型的构建,包括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员工认可等多个维度。

在具体设计中,企业可以将薪酬分为基础薪酬、绩效薪酬和长期激励三大模块。其中,基础薪酬确保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绩效薪酬激励员工实现短期目标,长期激励则通过股权激励或年金计划等方式,吸引核心人才的长期留任。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员工的非物质需求,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薪酬管理系统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战略适配、数据驱动和薪酬结构多元化等多个维度入手,确保薪酬政策能够激励员工、支持战略,并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求。

 

5. 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5.1 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功能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成为央国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工具。这种系统不仅提高了薪酬管理的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的第一大核心功能是动态调整,通过实时接入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岗位数据,系统可以根据企业效益的变化、行业薪酬趋势和员工绩效的改进,自动生成优化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调整薪酬方案;第二大功能是精准对标,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内外的薪酬数据进行对标,帮助企业准确定位薪酬水平,不仅保障内部公平性,还提升外部竞争力。此外,基于岗位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对标功能,能为企业吸引高价值人才提供数据支持。

5.2 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的功能将更加全面和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趋势:

  • 全面整合与协同:未来的薪酬管理系统将不仅限于薪酬模块,而是与绩效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等模块深度整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体化。

  • 个性化推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人绩效记录、职业发展路径和岗位需求,生成个性化的薪酬优化建议,提升员工满意度。

  • 预测与仿真:智能化系统将引入预测分析功能,通过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模拟不同薪酬策略的效果,帮助企业在政策调整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验证。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薪酬数据的透明化和共享化,如何在提升数据利用效率的同时,保障员工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成为系统优化的重点方向。

5.3 红海云价值赋能

红海云提供的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方案优化功能,可根据央国企的战略目标和政策要求,量身定制薪酬管理方案。作为业界领先的薪酬管理服务商,红海云不仅帮助企业解决数据整合与分析的难题,更通过创新工具提升了企业在复杂政策环境中的薪酬管理能力。通过红海云的解决方案,央国企可以实现:

  • 薪酬调整的精准化:基于岗位价值和绩效的动态调整,避免资源浪费。

  • 薪酬管理的透明化:清晰的分配规则和数据化报告,提升员工对薪酬分配的信任度。

  • 薪酬决策的科学化:通过智能算法和行业对标功能,确保薪酬政策的合理性与竞争力。

 

薪酬管理系统是央国企推动现代化管理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工具。随着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薪酬管理系统不仅承载了优化资源配置、激励核心人才的功能,还成为企业战略目标与文化价值落地的重要桥梁。

红海云致力于为央国企提供高效、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动态调整与精准对标功能,红海云的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实现薪酬分配的科学化、透明化和灵活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薪酬管理系统将呈现更高的智能化水平,红海云将继续创新,为央国企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薪酬管理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