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造纸行业运用排班系统优化生产线效率的案例分享

2025-10-11

红海云

当造纸机的轰鸣遇上智能算法,三班倒的困局被悄然破解。
某大型纸企的人力成本下降18%,意外发现了隐藏在倒班表里的千万级利润空间。


(一)造纸车间的无声痛点:当机器不停转,人却跟不上

造纸行业是典型的连续流程型制造。纸机一旦开机,便如同奔腾的江河,追求24小时不间断流淌。这种生产特性对人力排班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1. 设备与人力的精密咬合:锅炉、制浆、抄造、复卷等环节环环相扣,任何岗位的空缺或错配都可能导致整线降速甚至停机。某年产30万吨的文化纸厂估算,非计划停机1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超5万元。

  2. 复杂法规下的用工雷区:造纸属于劳动密集型高温高压作业,涉及大量倒班员工。《劳动法》对工时、夜班补贴、连续工作限制等规定细如牛毛。传统手工排班极易触礁,某华南纸企曾因排班违规面临百万元级劳动仲裁。

  3. 产能波动的应对僵局:市场订单常呈脉冲式波动,旺季需临时扩编30%人手,淡季又面临人力闲置。华北某包装纸厂管理者坦言:“订单来了急招人,订单走了不敢裁,人力成本像过山车。”

传统排班模式痛点解析表


(二)智能排班系统:为造纸生产线装上“动态平衡器”

当某大型纸业集团引入红海云eHR排考勤模块后,其核心价值在三个维度重构了生产逻辑:

  • 动态响应成为现实:系统实时接入MES(制造执行系统)订单数据。当监测到8号机突增急单,自动识别具备高速纸机操作证的员工,在符合6小时休息间隔前提下,2小时内完成班组重组。

. 合规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内置200余条劳动法规则与地方条例。尝试排定某员工连续4天夜班时,系统自动标红预警并推荐符合资质的备选人员,彻底封堵管理漏洞。

  • 人力池弹性伸缩: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3个月产能曲线,精准规划全职与季节性用工比例。华东某纸厂应用后,外包成本降低22%,全职员工月度加班时长下降35%。


(三)实证解码:某纸企的效能跃迁之路(脱敏案例)

企业背景:国内前十大包装纸生产商,拥有3大生产基地,超2000名生产人员,实行四班三运转制。

核心挑战

  • 订单波动导致淡季人力闲置率25%,旺季紧急外包成本飙升

  • 每月排班耗时120人时,差错引发3起以上劳动纠纷

  • 纸机切换型号时,班组技能匹配度不足导致切换时间超标准40%

红海云eHR排考勤解决方案落地:

  1. 多维度规则引擎配置

    • 硬约束:法定工时、连续工作上限、特种作业证校验

    • 软约束:员工偏好(如照顾家庭时段)、技能熟练度权重

    • 工艺约束:纸机型号-操作员资质映射表

  2. 动态排班沙盘推演
    系统模拟订单增长20%时的人力缺口,自动生成三套预案:

    • 方案A:激活储备员工+内部兼职(成本最低)

    • 方案B:部分岗位外包+延长班次(响应最快)

    • 方案C:调整生产序列+错峰检修(设备利用最优)

  3. 移动端无缝协同
    员工通过APP实时查看排班、申请调班。某次暴雨导致交通中断,12名员工发起调班申请,系统在15分钟内完成全局重新排布,保障生产线零停工。

量化成果对比表


(四)红海云eHR:如何让排班引擎深度咬合造纸生产链

该纸企的成果并非特例。红海云eHR系统在造纸行业的独特适配性,源于其底层设计逻辑:

  1. 全流程数据融通
    排考勤模块与组织人事、薪资绩效模块天然打通。当系统为某员工排定夜班,自动触发夜班津贴计算;员工参与临时抢修产生的工时,实时同步至绩效评价系统。数据孤岛被彻底粉碎。

  2. 可配置的行业规则库
    预置造纸行业专属规则包,包括:

    • 高温岗位缩短工时阈值

    • 化学品操作强制培训周期

    • 不同纸种生产的技能矩阵
      支持企业按产线特性自定义参数,如同为造纸厂“量身编程”。

  3. AI驱动的持续进化
    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排班有效性数据,自动优化算法权重。某企业发现,当优先满足老员工“连休”偏好时,班组协作效率提升显著,该参数被机器学习模型捕获并应用于后续排班。


(五)转型启示录:从排班优化到人力资本数字化

造纸行业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更深层逻辑:排班不仅是考勤表上的格子,更是调节生产效能的精密阀门。 当智能系统将人力要素纳入生产大循环,企业获得的不仅是合规与成本收益:

“我们原以为买了个排班工具,后来发现它重构了生产决策逻辑。”
——案例企业生产副总访谈实录

红海云eHR系统通过排考勤这一支点,正在帮助更多制造企业实现:

  • 人力数据资产化:员工技能、效率、偏好转化为可量化参数,成为产能规划的关键输入;

  • 管理决策前置化:基于人力供给能力的生产计划模拟,从“能接多少单”转向“怎样接单更盈利”;

  • 组织韧性可视化:通过压力测试模型,预判关键岗位流失对产能的冲击路径,未雨绸缪。

在造纸机永不停歇的轰鸣声中,一场由人力资源数字化驱动的效率革命,正悄然改写这个古老行业的竞争法则。当每一张倒班表都被算法赋予灵魂,那些沉睡在生产线上的千万级效益,终将被逐一唤醒。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