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问“双休”被骂“下等人”,招聘方道歉后仍难平众怒

2025-04-24

红海云

近日,一组招聘平台对话截图在社交网络热传。截图显示,佛山某商贸公司品牌总监王某明在与求职者沟通时,因"单双休"问题爆发激烈争执,最终演变成对求职者的人格侮辱。

聊天截图.png

事件源于求职者简单询问该公司是否实行双休制。在得到"单休"答复后,求职者礼貌表示"没兴趣",却遭到王某明一连串侮辱性言论:"你几斤几两""有工作就不错了""下等人没资格谈双休"等。相关言论被曝光后,立即引发网友强烈谴责。

4月22日深夜,涉事总监王某明在社交平台发布致歉声明,承认自己在情绪失控下发表不当言论,对"下等人"等侮辱性表述表示羞愧。但其在声明中将冲突归因于求职者先使用"丢人现眼"等贬损语言,这一解释引发更大争议。多数网友认为,求职者最初仅表达"没兴趣"的合理诉求,是王某明率先升级矛盾。

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公司成立于2024年9月,主营文体用品批发业务。目前该公司在各大招聘平台的岗位信息已全部下架,王某明的道歉帖文也被删除。佛山市人社局回应称,因双方未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建议通过民事协商或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法律人士指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求职者有权以侵害人格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公开道歉及精神损害赔偿。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职场平等对话、劳动者权益保障等议题的关注。

企业在招聘中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求职者权益,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争议甚至法律风险。以下是企业招聘时应注意的关键点:

1.规范招聘话术,保持职业态度
避免情绪化表达:招聘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即使面对求职者的质疑或拒绝,也应保持礼貌和专业,不因个人情绪发表不当言论。
明确岗位信息:在招聘简章中清晰标注工作时间(如单休/双休)、薪资结构等关键信息,减少后续争议。

2.尊重劳动法规,保障求职者权益
遵守《劳动法》规定:确保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条款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如每周至少休息1天、加班需支付报酬等),避免因违法用工引发纠纷。
平等对待求职者:不得因性别、年龄、学历等歧视求职者,更不可侮辱人格(如“下等人”等言论可能涉及人格权侵权)。

3.建立投诉反馈机制
设置监督渠道:企业HR部门应对招聘过程进行抽查,鼓励求职者对不当行为投诉,并及时调查处理。
快速危机公关:若发生争议,应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并公开致歉,而非推卸责任(如涉事总监将冲突归咎于求职者反而激化矛盾)。

4.加强招聘人员培训
法律与职业道德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明确招聘红线。
沟通技巧培训:教授如何理性回应求职者关于薪资、工时等敏感问题,避免冲突升级。

5.优化招聘流程
书面沟通为主:重要条款(如工作时间)建议通过正式邮件或平台消息确认,减少口头争议。
留存沟通记录:招聘平台聊天记录需保存,既保护企业权益,也便于纠纷时举证。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