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小红书宣布取消大小周,企业为何陆续取消大小周?

2025-04-24

红海云

据媒体报道,小红书将于五一假期后正式取消大小周工作制,成为又一家告别这一加班模式的互联网企业。近年来,快手、字节跳动、得物等公司已陆续取消大小周。企业为何陆续取消大小周呢?

小红书取消大小周

大小周是指一周工作5天(大周),下一周工作6天(小周),循环往复。这一制度曾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盛行,尤其在高速扩张期,企业试图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提升业务效率。然而,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员工健康意识增强,以及政策对劳动者权益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弃这一模式。

小红书此次调整,意味着员工将回归标准的"双休"制度,加班需按需申请并支付加班费。这一决定符合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减少强制加班、优化工作体验的趋势。

企业为何纷纷取消大小周?

1.员工健康与满意度下降
长期的大小周制度容易导致员工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引发离职潮。取消大小周有助于提升员工幸福感,减少职业倦怠。

2.政策与舆论压力加大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超时加班的监管,倡导"健康职场"理念。企业调整工作制度,既能符合政策要求,也能避免舆论争议。

3.效率优化比加班更重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单纯延长工作时间并不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反而可能降低创新能力和工作质量。取消大小周后,企业更倾向于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单位时间效率。

4.人才竞争加剧,福利成关键因素
在招聘市场上,年轻一代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取消大小周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提升雇主品牌形象。

大小周的利弊

大小周的利:
1.短期业务爆发力强

在项目冲刺期(如电商大促、产品上线),大小周能快速推进进度,短期内提升产出效率。
适合高速增长期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密集工作抢占市场先机。
2.加班费激励部分员工

部分企业(如字节跳动)对大小周加班支付2-3倍工资,对愿意赚取额外收入的员工有吸引力。
在薪资结构中,加班费可能占员工总收入的20%-30%,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3.团队协作更紧密

统一的工作节奏可以减少因休息日错开导致的沟通延迟,特别适合需要高强度协作的岗位(如研发、运营)。
4.应对突发需求更灵活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如短视频、社区电商),小周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避免因双休导致业务滞后。
大小周的弊:
1.长期健康损耗

每月多出2个工作日,相当于全年多工作近1个月,慢性疲劳、失眠、颈椎病等职业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期单休会降低大脑创造力,抑制创新思维。
2.工作效率边际递减

连续工作6天后,员工在第6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可能不足4小时(注意力分散、错误率上升)。
微软日本实验证明:周休三日反而提升40%工作效率,印证过度加班适得其反。
3.人才流失隐患

脉脉调查显示:83%的95后求职者将"双休"列为必备条件,强制大小周的企业在招聘市场处于劣势。
核心员工可能因长期疲劳选择跳槽至外企或国企,导致关键技术流失。
4.隐性成本被低估

加班费支出:若全员大小周,企业人力成本可能增加15%-20%。
管理成本上升:需额外安排调休、加班餐、通勤补贴等配套措施。
5.违背政策导向

2021年人社部、最高法明确"996违法",多地劳动监察部门加强互联网企业用工审查。
取消大小周可规避法律风险,避免像某大厂因加班问题被约谈的负面事件。

小红书取消大小周,是互联网行业工作制度变革的又一标志。未来,企业可能会探索更灵活的工作方式,如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以平衡效率与员工福祉。这一转变不仅关乎企业竞争力,也反映了社会对"健康职场"的更高追求。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