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韩国放宽半导体业工时限制,三星率先实行64小时工作制

2025-04-21

红海云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与劳动部近日联合宣布,已正式批准三星电子半导体系统事业部提交的"弹性工时制度"申请。根据批文显示,该部门芯片研发人员将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施"5天64小时工作制",相当于每日工作时长达到12.8小时;第四季度则调整为每周60小时。这项特殊安排较韩国现行《劳动基准法》规定的52小时上限大幅提升23%,创下该国科技企业合法工时的新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突破源于韩国国会6月通过的《劳动基准法》修订案。新法规专门增设"国家战略产业例外条款",允许经产业部认证的半导体、电池等核心产业企业,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前提下申请延长加班时限。三星电子凭借其在GAA晶体管、3nm制程等尖端领域的研发地位,仅用72小时就快速通过"半导体研发企业"资质审核,成为首个享受新政红利的龙头企业。

据韩国经济研究院披露,此次改革包含三大关键突破:一是将加班审批有效期从现行的季度审批延长至年度审批;二是允许企业在产品研发关键期申请"特别工时窗口";三是建立政府-企业联合健康监测机制。产业部长官李昌洋在记者会上强调:"这相当于为半导体产业启动了'战时工作体系',我们必须抢在美日企业之前攻克2nm工艺。"

不过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已发表声明反对,指出连续三个月每天工作近13小时将导致"研发人员健康透支"。该组织公布的调查显示,三星半导体部门员工去年平均加班时间已达每月45小时,新政策恐将加剧过劳风险。对此三星回应称,将配套实施"强制休息制度"和"三倍加班工资",并投入500亿韩元用于员工健康管理。

行业观察人士透露,SK海力士、DB HiTek等企业正在加紧准备申请材料。韩国政府预计,到2023年底将有12家半导体企业纳入特殊工时体系,涉及研发人员超1.2万人。这场由政策松绑引发的"芯片人才争夺战",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半导体竞争的游戏规则。

韩国政府延长芯片业工时的核心原因

1.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芯片战争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进入“超高速竞赛”阶段,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巨头在2nm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上激烈角逐。韩国作为存储芯片霸主,但在逻辑芯片(如CPU、GPU)领域仍落后于台积电。此次工时放宽,旨在让三星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缩短研发周期,争夺市场份额。

2.配合美国“芯片联盟”,强化供应链自主
美国推动“芯片四方联盟”(Chip 4),要求韩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中承担更多研发任务。韩国政府希望通过更灵活的劳动政策,让本土企业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3.缓解“工程师荒”,提高研发效率
半导体行业面临严重人才短缺,韩国工程师常被高薪挖角至美国、中国台湾等地。延长工时可在短期内增加研发投入,弥补人力不足的问题。

争议:牺牲员工健康换取产业增长?

尽管政府强调“自愿加班+高额补贴”,但劳工团体警告,长期超时工作可能导致过劳、人才流失,甚至影响研发质量。此前,三星、SK海力士已有员工因高强度工作出现健康问题。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