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工资保密不过是扬汤止沸!工资到底要不要保密?

2024-05-20

红海云

  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做到对工资保密,在公司内外都不允许谈论大家的工资,对于不能做到工资保密的员工甚至要做处罚。其实,工资保密不过时扬汤止沸,工资是保不了密的。那么,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工资的保密问题呢?

工资.jpg

  工资真的能保密吗?

  之前曾在网络上看过一个网友,因薪酬不公选择离职。同样是工厂测试岗员工,出勤率和加班时间都一样,可发工资后网友和同事讨论才知道,原来她竟比另一个同事少拿了两百多块钱。于是去问原因,班长说不知情,当事主管也调走了,最后网友因觉得不公平辞职了。一样的岗位,干了一样多的活,为什么别人工资就比我高?我觉得是谁碰到这种情况都气不过,因为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而这种不公平,如果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好,可一旦得知就一定会去讨说法。公司规定员工要薪资保密,可谁又能真正挡住大家私底下议论呢?毕竟“窥探欲”,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另据猎聘网一个调查显示:对于薪资保密制度,49%的人认为应该公开,45%的人赞同保密,还有6%的人觉得无所谓。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赞同“密薪制”,而这种情况再加上好奇心驱使,相互讨论和打听,不很稀松平常吗?正所谓:捂得住表面,却压制不住内心。公司“密薪制”不会真正起到保密效果,约定背后是治标不治本,看似表面平静和谐,实则不过是扬汤止沸。

  废除密薪制才能消除薪资保密的后顾之忧

  越是掩盖某一信息,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进而促使人利用一切渠道获取被隐藏的真相。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去年,我一个汽销公司做展厅经理的朋友,就做了一回这个效应的践行者。当时,他和另一个同事都是领导的左膀右臂,平时工作争风吃醋。虽以能力论薪酬,但彼此并不知晓。可越是这样,朋友就越想知道对方到底发了多少年终奖。之后,他通过“攻克”财务同事得知真相,去找领导闹意见。最终,领导明白工资保密“不靠谱”,就公开了明确的核算制度。自此,朋友和同事的关系竟有了改善。

  公司同等职级、能力不分伯仲的人,公司越是不公开薪酬制度,相互间就越是猜忌,就越是想方设法得知,这不仅不利于和睦,更可能出现明争暗斗。不得不说,单方面禁止和掩饰所造成的逆反现象,对公司的管理和发展是种杀伤力。做到光明磊落,才不惧东窗事发。公司只有敢于废除密薪制,制定相对公平合理且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才能真正消除其后顾之忧。

  如何避免工资不公带来的隐患?

  1.禁止老板口头约定工资

  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都是老板说了算的,包括工资多少,多久涨工资,涨工资一次涨多少,都是看老板的心情。老板对谁的印象好,就给谁开高工资,涨工资;而如果老板对谁无感,就会少发谁的年终奖。这种利益分配时毫无标准的,员工也是最不踏实的,甚至会造成员工不干实事,光讨好老板的风气。这样的风气只会把真正的人才弄丢,因为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才是稳健发展的必经之路。

  2.工资设计最重要的是公开与合理

  前面我们提到,虽然公司实行了“密薪制”,却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资保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一下“反其道而行之”呢?毕竟顺应人性,会大大提高成功几率。当然,想要做到工资公开透明,前提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比如根据部门性质、工作职级、岗位价值及任务量评估等,本着“酬责结合、全面衡量、激发动力”的原则制定。可如果薪酬制定不合理,就会出现部门与部门、同事与同事之间相互攀比,产生工作矛盾,从而影响公司整体发展。薪酬制度的设计,公开是为了打消员工心中疑虑,更专注工作;合理是为体现“能者多劳”,避免同事心理失衡。所以二者的有效结合,就是薪酬设计的王道。

  3.特别照顾功臣员工的心情

  尽管企业制定了科学规范的薪酬制度,但毕竟不能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比如,某个员工对公司做了比较大的贡献,但是,在薪酬制度里面,却给不到他合适的奖励,所以,就需要公司设置类似特别贡献奖这样的东西。这是明着给的奖励。而如果公司注重所有员工的感受,不希望明给,那么就暗着给吧,有的老板会私底下给对公司有特别贡献的员工发红包,以此表示嘉奖和感谢。总之,无论是明给还是暗给,必须要照顾到功臣员工的心情,否则,谁还会傻傻地再给公司做贡献呢?

红海云.png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eHR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RedPaaS平台、Red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云eHR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国企事业单位、地产、银行、医药、物业、物流、餐饮、服饰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