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逼员工主动离职的那些套路都有哪些?

2023-12-27

红海云

  有时候,企业里面难免会有一些让人事部门头疼,让领导头疼的顽劣员工,偏偏又不能轻易去开除他,对于这样的员工,HR往往会想到逼退的法子,也就是逼员工主动离职。那么,逼员工主动离职的套路都有哪些呢?

逼退员工的套路.jpg

  冷落,边缘化

  采用“边缘化”的方式逼迫员工主动离职,是一种打压员工积极性的常规套路。通常情况下,出现下述几种情况就可以初步认定自己已经走在被边缘化的边沿:不让你加入部门重要的项目、不通知你召开重要会议、不安排能够技能提升的核心工作,让你眼瞅着同事们忙得热火朝天,自己仿佛格格不入到尴尬;将你排除到管理圈之外,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工作都不让你参与,重要文件的传递也会直接避开你;同事开始逐渐冷落你,当你身处工位大家都不说话,当你出去了就能听到欢声笑语。相信我,同事的态度和孤立,都是冷到默许的,因为团队建设本就是领导的KPI。起初,你可能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被部门边缘化。既拿不到优质的项目,又得不到技能提升,当忍耐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会选择主动离职。

  放大不足,精神打击

  绩效评估通常被误解为仅与薪酬发放相关。大多数人认为,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并根据考核得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福利水平。

  然而,绩效评估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它还可以作为淘汰不符合要求员工的策略。例如,领导层在需要解雇员工时,可能会借口进行改革,而实施严格的绩效评估以达成其目的。一个细微的失误,如忘记佩戴工牌,可能会导致全公司的公开批评,并可能影响当月的绩效奖金。

  这种挑剔的做法旨在精神上压迫员工,削弱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扣罚绩效工资以减轻公司的财务压力。当员工的薪资不足以维持生活时,他们可能会被迫离职。

  由于领导与员工之间在信息、能力、资源和权力方面存在固有的不平等,过度的批评和放大员工的不足会容易对员工造成精神上的打击。

  实际上,评估一个领导者的价值,关键在于观察其激励下属的方式。他是选择通过压迫手段来管理团队,还是通过积极的激励来鼓舞人心?

  每个人内在的创造力都如同一颗脆弱的火种,正面和积极的鼓励可以激发出巨大的潜能。相反,如果遭受无情的打压和扼杀,这份潜能和创造力就会灭失,甚至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

  因此,如果领导开始用精神打压的手段对待你,这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在寻求让你离开的机会。

  调岗,晋升受阻

  岗位调整通常指将员工安排到与其能力不匹配的边缘岗位,这暗示着员工的岗位很可能被机器或人工智能所取代。

  简而言之,这相当于含蓄地通知员工他们当前的工作不再需要他们来执行,即将由其他人或人工智能接手。

  若员工拒绝岗位调整,他们可能被安排在家远程工作,并仅获得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若员工接受调动,他们可能会被限制在一个发展前景有限且价值较低的岗位上。

  当然,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用工自主权,包括合法变更员工的薪酬结构和水平。然而,用工自主权并不赋予企业随意调整员工岗位的权力,也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削减员工的薪资。

  面对此类情况,员工需要认识到强制岗位调整实际上违反了《劳动法》规定。任何对《劳动合同》内容的修改都必须得到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同意,并且应通过书面形式进行通知。

  出无解难题,画地为牢

  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可能会因触怒上级而被指派所谓的“不可能任务”,这些任务的要求远远超出其能力范围。这些任务可能极端苛刻,或许需要公司广泛的资源支持,或者可能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成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境下,上级通常不会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导致任务基本上无法完成。

  当员工无法实现这些工作目标时,领导可能会以此为由,认为员工能力不足,从而对员工施加压力,迫使其主动辞职。

  坦白说,在职场中面对如此挑战,直接拒绝任务似乎不太合适,而请病假又显得过于刻意,这通常是一个没有解决方案的困境。因此,保持警觉、预防问题发生以及制定好备选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尽管越级申请可能是次优选择,但在这种境遇下它可能成为唯一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eHR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RedPaaS平台、Red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云eHR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国企事业单位、地产、银行、医药、物业、物流、餐饮、服饰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