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内领先的外卖平台饿了么在沪召开算法优化研讨会,正式发布《2025年度上海地区网约配送算法优化公约》。该公约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全面升级配送员权益保障体系。
在收入保障方面,平台将建立智能补贴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天气状况,当遭遇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时自动触发补贴机制。同时承诺确保众包骑手在标准工作强度下,每小时综合收入不低于25元基准线。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将分阶段取消沿用多年的超时扣款制度,通过算法优化减轻配送员的时间焦虑。
在工作时长管理上,新规明确设置"双保险"机制:一方面实行11小时配送时长硬性上限,另一方面引入"疲劳驾驶预警"功能,当骑手连续工作满4小时后,系统将强制弹出休息提示,要求至少暂停接单20分钟。这些措施将有效避免配送员过度疲劳作业。
据悉,此次改革是平台与配送员代表经过多轮协商后达成的共识。饿了么表示将持续通过技术手段优化配送算法,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构建更人性化的骑手工作环境。
饿了么为何调整骑手规则?
饿了么宣布取消超时罚款、设定11小时配送上限、保障骑手最低收入等新规,这一重大调整背后,是政策监管、行业竞争、社会舆论和战略防御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政策合规:响应监管要求,规避法律风险
近年来,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不断强化。人社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平台企业合理设定劳动强度、保障劳动者收入。饿了么此次调整,既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劳动纠纷和监管处罚。
2.行业竞争:京东入局,外卖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初现
随着京东近期高调进军外卖市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此前,饿了么的主要对手是美团,而京东凭借强大的物流体系和商家资源,可能对现有格局形成冲击。此时优化骑手待遇,既能提升平台吸引力,也能在"抢人大战"中占据先机。
3.社会形象:缓解骑手过劳,降低舆论压力
外卖行业长期存在的"算法催单"问题饱受诟病,骑手安全事故、过劳猝死等事件屡见报端。通过取消超时罚款、强制休息等措施,饿了么不仅改善了骑手工作环境,也有助于修复品牌形象,赢得公众好感。
4.战略防御:优化运力体系,构筑竞争护城河
在京东外卖虎视眈眈、美团持续施压的背景下,稳定的骑手队伍成为核心资源。新规通过薪资保底、恶劣天气补贴等机制,既能提高现有骑手忠诚度,又能吸引新人加入,为即将到来的市场争夺战储备充足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