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企业不想降本增效?然而,太多的企业都把“降本增效”搞成了“降本增笑”!很多企业在降本增效上都做得很差劲,做了一大堆没意义,甚至随时暴雷的动作。错误的降本增效都有哪些呢?我们一个个给你列出来!
一、降本增效被误解为简单的减法
许多企业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过于简单化的误区,认为只需削减各种成本即可实现目标。例如,延长加班、随手关灯、双面打印,甚至裁减性价比不高的老员工和削减投资预算。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缺乏对成本的深入分析,无法区分哪些成本应保留,哪些应削减。盲目一刀切不仅无法真正实现降本增效,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阿里云的几个P0级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巨大损失使得单纯的裁员降本显得微不足道。降本增效需要在商业模式、业务流程、技术等层面进行精细设计,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削减。
二、降本增效不应只关注于降本
降本增效四个字,许多企业却只关注前两个字,忽视后两个字的重要性。削减成本似乎更容易,因为只需简单地减少支出即可实现,而提高效率则需要有效的外部增量。然而,增效往往比降本更能解决根本问题,增长能治愈许多问题,随着增量的出现,规模提升,自然会降低成本。然而,许多人擅长内部管理,却在外部增长上无所作为,最终只能通过内部竞争和压缩来实现有限的成本削减。
三、降本增效并非完全不投入
许多企业在进行降本增效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投资,不允许任何外部投入,结果导致战略性新机会的错失和客户关系的冷淡,进而削弱了企业未来增长的动力。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当下的成本推延至未来,企业未来可能需要加倍的补偿来弥补当前的不足。
四、降本增效不是简单的目标分配
在一些企业中,降本增效被简单理解为给各部门设定削减目标,而缺乏总体协调。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甚至将自己的成本转嫁给其他部门。这种形式主义的降本措施,如双面打印和随手关灯,往往只是表面功夫。公司缺乏从整体层面进行思考,领导层没有推动变革性的降本增效方案,仅寄希望于一线员工主动降本。这种做法若能见效,实属奇迹。
五、降本增效不应依赖于短期运动
不少企业喜欢通过运动式的活动来实现降本增效。运动开始时轰轰烈烈,但往往在结束后就归于沉寂。然而,降本增效应该是企业经营的持久课题,应融入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非靠短期的运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