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演示

什么是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2024-07-31

红海云

  连日来,全国多地气温不断攀升,马上就要进入夏季最炎热的季节,这种极端天气下,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健康受到了严峻考验。高温津贴作为一项重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旨在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权益。这一津贴不仅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和尊重,也是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1、什么是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是指在高温天气条件下,为补偿劳动者因高温作业而增加的劳动强度和消耗,由用人单位发放的额外经济补贴。这项津贴的设立,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劳动者一定的补偿,也在精神上给予劳动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2.高温作业与高温天气怎么判定?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强烈热辐射或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的异常作业条件下,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条件,不仅对劳动者的体力和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高温天气是指由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劳动者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面临着中暑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高温天气作业则是指在上述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具体工作。这样的工作一般包括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户外作业,以及部分工厂车间内的高温作业。

  3.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在2012年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高温津贴的发放有明确的条件和标准:
  当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在无法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情况下,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应纳入工资总额,不得以防暑降温饮料或其他实物替代。
  各地的高温津贴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4.其他相关权益与措施

  为进一步保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健康和安全,用人单位还需采取多种措施:
  合理布局生产现场: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和降温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若气温在37℃至40℃之间,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气温在35℃至37℃之间时,应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加班。同时,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
  发放防暑物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此外,还应为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进行健康检查: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调整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的岗位。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5.中暑与工伤待遇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些待遇包括但不限于:
  劳动者一旦中暑,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需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已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其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其医疗费用应由企业承担。
  职工因中暑等工伤进行治疗期间,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应按原标准支付工资及相应补贴。
  高温津贴作为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劳动者补偿,更在精神上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增多,未来的政策方向应更加注重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措施,确保每一位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


获取方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