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职工三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孕期、产期以及哺乳期等特殊的生理特点,所以女性职工往往很容易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对待。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女职工的权益都有特殊规定。不过,由于女职工三期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比较多,很多HR对其仍有诸多疑问,所以今天法散思维律师将为大家总结关于“女职工三期”的常见问题和答案,相信对HR来讲是大有裨益的。
1.女职工三期常见问题一
员工哺乳期未到期仍持续请休病假,企业可否对其调薪调岗,或启动医疗期?在这里律师有话说:
(1)女职工三期期间,请休病假是不适用医疗期规定的,也就是说女职工三期期间请休病假,企业需支付病假工资,单不能寄希望起算医疗期来实现医疗期满后做劳动能力鉴定,这一点可以去看《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
(2)女职工三期期间请休病假,只能等待哺乳期满后,如果继续休病假,那时才能起算医疗期,因此企业遇到此类问题,只能等到哺乳期满后了;
(3)调岗分为法定调岗和企业自主性调岗,其中法定调岗可以调整工资,但是企业自主性调岗,除非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否则是不可以调整工资的。
(4)女职工三期期间若想调岗调薪,除非获得员工同意,如果员工不同意,只有符合法定调岗条件或具备企业自主性调岗四要素才可以调岗,其中企业自主性调岗仍不能调整工资。
2.女职工三期常见问题二
用人单位以保护女职工名义对孕期女职工进行岗位调整是否合法?
这里律师的回答是: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基于保护女职工的名义对其岗位进行合理调整,符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法定的单方调整岗位的权利,但这里仍然需要注意,这种单方面调岗必须具备合理性,不得假借调岗,逼迫孕期女职工离职。对调岗合理性的判定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与原岗位具有相关性,女职工能够胜任。如单位调整的工作岗位对女职工来讲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将会计岗位调整为销售岗位,则丧失调岗的合理性;
(2)相较于原岗位工作量降低。孕期调岗的目的在于降低孕期女职工负担,如岗位调整后工作量不减反增,则容易被认定为单位假借调岗逼迫职工离职;
(3)调岗不具有侮辱性。女职工原岗位为部门经理,调整岗位为门卫或者后勤,则属于侮辱性调岗,对不具备合理性的单方面岗位调整,孕期女职工可以拒绝接受。
3.女职工三期常见问题三
很多女员工从怀孕开始就休假,一直到哺乳期满,遇到这种情况HR应该怎么做?
在这里律师的看法是:怀孕后请假,大多请的是病假,有些地方对请病假要求严格,要求医生证明、病历卡、诊疗记录、开药记录等。大多数地方只对病假进行形式审查,有病假单即可。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员工恶意泡病假,用人单位只能去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核实,如果作假,即便在三期也可以解除。如果方便也可以去查出入境记录。
4.女职工三期常见问题四
企业有居家办公政策,员工申请保胎在家休息,是否可以让她执行在家办公政策,不批假?
其实,在家工作和保胎假是两回事。根据国家规定,保胎假适用的情形是员工不能工作,而非不能去单位工作,这是律师想要提醒HR的一点。
5.女职工三期常见问题五
女职工在三期内解除合同,该怎么赔偿?律师的建议是:
(1)如果是劳动者自己辞职,那么劳动者自己单方面解除合同是没有任何补偿的;
(2)如果是协商解除合同的情形,那么当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应当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已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补偿半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3)当然,如果是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那么这里需要注意:劳动合同法规定在三期期间不得已非过失裁员来解除合同,否则属于违法,对违法解除的应支付赔偿金,即2倍的经济赔偿金,就是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两个月工资支付赔偿金。
6.女职工三期常见问题六
女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或者预告辞职后发现怀孕可以解除协议吗?
律师回复:协议解除或者预告辞职反映的都是女职工自身的意思,《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并不禁止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女职工预告辞职。因此,如协议解除或预告辞职不存在强迫、欺诈或者重大误解,则应认定协议生效、辞职行为成立,进而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解除,禁止女职工再行反悔。
从上面的女职工三期常见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女职工三期其实能够产生很多不同情形,这时就需要HR能真正掌握相关法律以及场景信息,从而在合法的范围内给出双方利益损害降到最低的折中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协商一致。
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红海云所开发的成熟产品红海eHR能全面满足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场景,并为企业提供覆盖组织人事、考勤、薪资、招聘、绩效等人力资源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实现降本增效。